第8章(2 / 2)
了积蓄,一家人日子好了起来,后来又低价买了更多的田地,等到陆老头晚年陆家已经攒下了一百亩田地。
陆老头在外勤劳致富,妻子蒋氏也没有闲着,一共生育了四个子女:长男陆有富是如今的陆家家长;长女陆大姐嫁给了应天城里开绸缎店的张家做填房;二女就是谢凡的祖母陆氏,小名叫二姐儿,嫁给了邻村的读书人谢家;三女在三姐妹中最漂亮聪明,可惜在八岁的时候跟着家人赶集被拐子拐走了。
在蒋氏四十多岁的时候,陆家已经是大户了,于是张罗着给陆老头纳了一个十五六岁的佃户家姑娘做小妾,隔年又得了个小儿子。可惜这个孩子先天不足,没有养大,一岁上下就夭折了。后来这位小妾也在陆老头去世后回娘家再嫁了。
陆氏父亲陆老头在儿女婚姻上既十分精明,又有远超一般农户的远见。陆有富娶了张家老掌柜的小妹妹,陆大姐又嫁给了张家老掌柜做填房。长男长女和南京城里做生意的张家换亲,省下了不少嫁妆彩礼。
长男长男的婚事上得了实惠,剩下两个女儿的婚事,陆老头便打算追求些名声。本来想着小女儿最漂亮聪明,适合嫁到读书人家,给小女儿和当年的谢老秀才定下了门娃娃亲。二女儿性格虽然老实温顺,但是相貌实在普通,嫁给青年才俊恐怕不容易,所以陆老头盘算着把二女儿嫁一位丧偶的乡宦老爷。
只可惜和谢家的娃娃亲订下没多久,如珠似玉的小女儿在集市上丢了。一来二女儿的亲事还八字没有一撇,二来陆老头又舍不得和谢家的亲事。如果和读书人家攀上亲,将来在乡间县里也有些面子。谢女婿如果能考上功名,自己家也鸡犬升天。因此哪怕二女儿长相中下,年纪也比当年的谢老秀才大了五岁,陆老头也多多补贴嫁妆,在邻村买了五十亩上好的水田给陪送了二姐儿,嫁给了当年的谢老秀才。
这边当年的谢家因为历代都不善经营,家里已经显出颓相,老秀才的父亲自然希望给儿子娶一位嫁妆丰厚的妻子。至于陆家女儿是不是美貌聪慧,和儿子是否年貌相当,谢老头根本不放在心上。老秀才年轻时就是个迂腐书生,一心想考取功名,圣贤书上讲娶妻娶贤,那就是一定对的,对皮相也不太在意。
这边谢家高兴好不容易和富户结亲,对新娘子嫁妆丰厚非常满意。这边陆家欢喜相貌平平的闺女嫁给年轻才俊,将来前途一片光明。老秀才正经迂腐,陆氏温顺老实,两人性格偏偏一拍即合,成婚几十年夫唱妇随,相处和谐。一番阴差阳错倒是成就了一段好姻缘。
陆老头去世后,长子陆有富继承家业。此时陆家已经是富户,便也给自家孩子陆才明请了先生启蒙读书。可是外甥肖舅,陆才明和舅舅张老掌柜一样爱经营赚钱。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之后,渐渐就不耐烦读什么之乎者也了,甚至还跑到南京城和舅舅学做生意。
谢凡的短命父亲谢少爷去南京城读书时,与这位精明表兄相见,简直是相互看不惯,一个觉得对方满身铜臭,一个觉得对方弯酸迂腐。谢家人素来爱面子,便就和张家陆家少了来往。等到谢少爷身死,老秀才硬是不愿求助有钱的亲戚,宁愿掏空家底也要保全面子。
陆才明有了儿子之后,陆有富也请了位周正先生给孙子启蒙读书。虽然陆才明不爱读圣贤书,他两个儿子陆平友和陆平恭却颇为上进,六七岁启蒙后,两人都是规规矩矩的小学生,一点纨绔子弟的陋习都不沾染。周围邻居亲戚看陆家请了位好先生,子弟教得很好,便纷纷去求陆才明,想把自家子弟送给周先生教育。